1、病原:
鸡绦虫病是由赖利属的多种绦虫寄生于鸡的十二指肠中引起的,常见的赖利绦虫有棘沟赖利绦虫(中间宿主蚂蚁)、四角赖利绦虫(中间宿主蚂蚁或家蝇)和有轮赖利绦虫(中间宿主甲虫)等三种。
2、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:
鸡场周围有池塘和河流最容易感染绦虫,鸡场杂草丛生也容易感染。所以鸡场除草工作要做好,能起的一定的控制作用。各种年龄的鸡均能感染,17~4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强,死亡率也最高,成年鸡感染后引起肠炎久治不愈,最典型的是拉红粪和稀料粪。
轻度感染造成雏鸡发育受阻,成鸡产蛋量下降或停止。寄生绦虫量多时,可使肠管堵塞,肠内容物通过受阻,造成肠管破裂和引起腹膜炎。绦虫代谢产物可引起鸡体中毒,出现神经症状。病鸡食欲不振,精神沉郁,贫血,鸡冠和粘膜苍白,极度衰弱,两足常发生瘫痪,不能站立,最后因衰竭而死亡。剖检:可以从小肠内发现虫体。
3、绦虫的危害:
虫体在机体内吸收养份和破坏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,造成鸡的营养流失,从而鸡产生破蛋和蛋质低下的现象,产蛋下降和蛋重不达标是最主要的损失。
患绦虫鸡外观表现:鸡冠发白、腿白,这都是贫血症状,肠道被虫子破坏造成稀便过料、稀粪、红粪,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。
4、实验室检验
根据鸡群的临床表现,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节片,剖检病禽发现虫体而确诊。剪开肠道,找出绦虫,剥离头节时,可用外科的方法刀深割下那块带头节的粘膜,并在解剖镜下用两根针剥离粘膜。
A.将头节和虫体末端部的孕卵节直接(不需固定)放入乳酸苯酚液中,透明后在显微镜下观察。有时为了及时诊断,可用生理盐水或常水做成临时的头节压片,立即可作出鉴定。
B.取成熟节片直接(不经固定)置于醋酸洋红液中染色4~30min,移入乳酸苯酚液中透明,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。通过对活禽的粪检可找到白色小米粒样的孕卵节片。某些绦虫(如膜壳绦虫)的虫卵可散在于粪便的涂片中。
5、防治:
很多鸡场都用过其他成分的药物,比如左旋咪唑、阿维菌素、芬苯达唑(丙硫咪唑)、氯硝柳胺效果都不理想;而吡喹酮成分的驱虫药对绦虫和线虫是最有效的。汇丰的酮德莱50%吡喹酮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大量的验证,1袋1000斤料或4000只成鸡,隔一周再用一次绦虫就可以驱净了,中间用鱼肝油兑水1000斤/袋和常乐(大蒜素、牛至油)1000斤水/瓶用4天对肠道修复。

蛋鸡在60日龄、120日龄分别用酮德莱驱虫,特别是鸡场周围杂草多、有池塘、河流的最容易感染绦虫病,秋季成年鸡可再驱一次绦虫。